前几天,Adobe的首席设计推广大使Howard Pinsky,在X上发了条消息,内容很简单,但信息量巨大:

谷歌那个火得一塌糊涂的的AI图像模型Nano Banana,这个月就要正式接入P图鼻祖Photoshop!
感觉就像灭霸突然宣布要加入复仇者联盟,太梦幻了。

闪婚
这场闪婚来得突然,但仔细想想,却又在情理之中。
要理解Adobe这步棋,我们得先聊聊那个让它坐不住的小香蕉,Nano Banana到底有多猛。
你最近肯定也被社媒上那些超级可爱的3D手办小人刷屏了。

这玩意儿一出来就火了,从普通网友到明星网红都下场玩梗,纷纷晒出自己的手办照。
从8月底到9月初,短短一个月不到,Nano Banana就给谷歌的Gemini应用带来了2300万新用户,大家用它编辑了超过5亿张图片。
这热度有多夸张?谷歌实验室的副总裁Josh Woodward都出来诉苦,开玩笑说服务器的TPU都快被大家玩到过载了,工程师们正在拼命维持系统稳定。
靠着Nano Banana的这波助攻,Gemini应用在美国、英国等好几个国家的App Store上,居然把常年霸榜的GPT给挤了下去,成了下载量第一的免费应用。

这可是自打GPT问世以来,头一回有AI应用能撼动它的王者地位。
现在再代入一下Adobe的视角。
眼看着隔壁谷歌家这个香蕉这么能打,在用户圈里掀起滔天巨浪,甚至都开始改写AI应用市场的格局了,Adobe能不慌吗?

当然,Adobe自己也在努力。自家的AI模型Firefly其实已经很不错了,今年也更新了不少功能,比如生成式扩展和移除工具,都集成在了Photoshop里。

Firefly主打的是“商业安全”,用的都是有版权的素材训练,这在商业应用上确实是个很大的优势。
但是,市场的风向变得太快了,眼睁睁看着用户为了用Nano Banana而离开PS,另起炉灶,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把它请进来。

既是防守,也是进攻。
我甚至看到一位Adobe的前员工在博客上爆料调侃,说这事儿简直像个剧本:Firefly的核心开发者得先跳槽去谷歌,搞出个Nano Banana,然后再由Adobe把这个技术授权回来,才能真正让Photoshop完成这次超级进化。
所以,Adobe这次“打不过就加入”,在我看来,是一次极其聪明的战略选择。它放下了巨头的身段,选择拥抱那个当下能给用户带来最大价值和最新鲜体验的技术。
而且Nano Banana这套AI能力是和熟悉的PS工作流无缝结合的。
AI生成了基础画面后,依然可以用我们最顺手的工具去进行精细的调整和创作。

Pinsky会在9月多伦多的大会上正式介绍接入Nano Banana的新版PS。

这波联姻,对Adobe和谷歌来说也是各取所需,一拍即合。
谷歌有顶尖的技术,但一直缺少一个能让技术落地的顶级专业场景,现在好了,直接空降到了全球几千万设计师的桌面上。
而Adobe用最快的速度,补上了自己在生成式AI上关键的一块短板,堵住了竞争对手的悠悠之口。
我甚至能想象到Adobe内部的会议场景:花几十亿美金和无数时间去追赶一个不一定能追上的对手,不如花一笔份子钱,直接把它变成自家人。
这笔买卖,怎么算都划算。
当然,模型集成只是第一步,真正用起来会不会有延迟?会不会额外收费?输出的图片版权怎么算?这些都还是未知数。
而且,Adobe如何平衡自家的亲儿子Firefly和这个干儿子Nano Banana的关系,也是一场好戏。

干货时间
Nano Banana能火成这个样子,还是因为太好用了。

整理了40+Nano banana 官方案例合集,官方亲测迭代,提示词已帮我们踩完坑,照抄就能生效。(大家一定注意看每个案例下的那行小字,输入这些提示词,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)






















昨天,我看到西贝老板道歉信里那句“顾客虐我千百遍”,心里咯噔一下,瞬间想起了咱们设计师圈那个流传已久的陈年老梗“老板虐我千百遍,我待老板如初恋”。
我们优设在2013年就发过这个梗,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共鸣:

配图是一个设计师被甲方爸爸的各种奇葩要求反复折磨,在PS里一遍遍改图的辛酸过程。

那时候,PS就是我们的战友,陪着我们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,见证了我们从青涩小白到独当一面的全过程。
它就像一个不会说话的老朋友,默默地承载了我们所有的创意、耐心,以及偶尔的抓狂。
不知道这位装上了NB引擎的老朋友,能带我们玩出什么新花样,你期待吗?
文章来源:优设AIGC